钢铁实际需求在放缓,外矿的进口量却上去了,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中国钢铁业的身上。
在2月5日举行的2015年中国铁矿石会议上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(下称“钢协”)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,今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可能增长7.1%至10亿吨,其中,主要供应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所占份额将超过80%。
钢协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,2014年,我国进口铁矿石量达到了9.33亿吨,同比增长13.8%,其中仅12月份就进口了8685万吨,环比增加了1945万吨,增长达28.9%。
与此同时,铁矿石的价格依旧保持下跌走势。去年全年均价为100.42美元/吨,同比下降29.2美元/吨,尤其是12月份,铁矿石的进口平均价格75.61美元/吨,环比下降4.05美元/吨。进入2015年以后,铁矿石价格目前进一步下滑到近五年半的低位,每吨约在61美元,这个价位不到2011年高点的三分之一。
矿价持续下跌,不仅导致中国铁矿石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,即便在盛产铁矿石的澳大利亚当地,很多的中小矿山,如果生产成本过高的话,这些企业也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。
但在淡水河谷、力拓、必和必拓为代表的国际矿商眼里,上述局面不足为惧,反而是机会。“中国对铁矿石需求一直保持稳健增长,不管是历史上,还是力拓对未来市场形势的预估上。力拓铁矿集团首席执行官何彦枢曾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采访时称,力拓注重长期规划,中国经济可能不像过去几年增长那么快,但很多城市需要建设,对矿产品仍有需求。
(文章来源:中国冶金报)